提高法治素养关键在

2019-09-20

遇到纠纷到处找关系、信访不信法……这是中国社会当下比较普遍的法治现实,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公民目前法治素养较低。那么,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,如何才能提高公民法治素养?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,五位全国人大代表就此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。

关键在“领导要守法”

“提升公民法治素养,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依法办事,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发表意见,只有如此,老百姓才能更尊重法律、相信法律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说。

而“依法办事”也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内容: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,依法全面履行职责,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,任何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。

“我们的立法者、执法者、司法者必须带头守法,如果这些掌握权力的人不崇尚法律、敬畏法律,就谈不上全民守法。这是问题的关键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‘抓住关键少数’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主任韩德云表示。

塑造良好的法治文化

“要在全社会内形成良好的法治文化。”韩德云代表认为这具体体现在“依法治国”上,就是立法要发扬民主,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;执法要严格,司法要公正;不管是官员或百姓,办事都要以法律为依据。

不过他也认为,依法治国是个宏大课题,形成崇尚法治、处事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文化,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。

“具体到公民个人而言,要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规范自己的行为,同时也要有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秘书长莫恭明认为,公民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如果选择违法,就得承担违法的后果,不能通过闹事等方式获得救济,全社会也不应当纵容这种行为。

要更新“普法方式”

“我们村的村民们很爱看一档电视节目——《金牌调解》,很多人的法律知识都是从这档节目里获得的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认为,提高公民法治素养,首先得让公民懂法,其次才是用法律方式解决问题。“现在我们的大多数普法方式还是比较老旧,搭几个台子,发几张单子就了事。”

他向记者介绍,现在人们基本上对一些民法、刑法等实体法的规定比较了解,但是对于诉讼程序方面的规则了解得比较少。“该怎么立案、该怎么应诉、该走到哪一步,大家都不清楚。我们的电视节目、影视作品中应该多体现一些这样的内容。”

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,普法的手法也应该更新,应当由一些更专业的人士对法律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,继而进行传播,促使公民学法懂法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思念集团董事长李伟表示。